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徐庶心想,诸葛亮若是不得其主,怕是终身不会出仕,只会在这山野终老。
诸葛亮举孝廉无望,无法入仕,即使是被他好友,尊长举荐纳入政府体系,也不过一个个小小的计吏,离出谋划策,安民一方,相差甚远,又要应酬一些不喜欢的人,又要结交一些粗俗不堪的武夫和小人,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时间让自己变得平庸,学无所用,这个度日如年的生活是类似诸葛亮一样的知识份子所不期望的。
若是如此,诸葛亮不如终老山野,种菜过活,闲时习书,闷时找好友喝酒论道,岂不快哉。
诸葛亮今年二十有四,正值青年,只是双亲早亡,叔父数载前也病逝,其兄诸葛谨在江东谋得一职,倒也有些名声。
诸葛亮未曾举得孝廉,也无法为官,诸葛亮有着更大的理想,那就是做管仲,乐毅,如今乱世,诸候割据,习得大道,卖与帝王家,皆是如此。
诸葛亮自比名相,自有些本事,只是胸有万千韬略,脑中有万千良谋,也无用武之地,若是实战数载,倒也会成为佐世之才也。
正因为诸葛亮看清了天下大势,看清了诸候的成功,失败的因果,看清了未来的格局走向,所以他有自诩乐毅,管仲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