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通常情况下,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崇祯皇帝是位勤奋的皇帝,所以大部分批红都是由自己亲笔,因此司礼监总管太监曹化淳的权利就没有他的前辈那么大了。
但内阁票拟这个环节是不会省略的,毕竟国家大事太多,不能让皇帝一个人把工作都干了,除非是朱元璋那样的猛人,一般人真吃不消。
王越的行书写的还不错,可惜文体格式不符合奏折要求。奏折送到内阁之后,文笔也被批评粗鄙不文,有碍观瞻。所以根据薛国观的意见,贴在这本奏折后面票拟意见当然不会是什么好话了。
这只是一份讨要诰命的奏折,并不重要,内阁首辅温体仁没有发表意见。
压下奏折的事情没人敢干,因为每一份奏折都由六科给事中备份的,损坏和遗失奏折可是大罪。
薛国观等内阁的意见就是,王越之母的诰命以后再研究,让王越先将字练好,格式练好,否则如何为官?
内阁的意见并没有太过分,崇祯也是个古板的皇帝,对官员的要求一向很高,所以在内阁的票拟上做了批红,表示同意内阁的意见。
一个流程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