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崇祯身边所信任的大太监,曹化淳不同于王承恩,曹化淳要更识时务的多。
王越对于大明今后的走向更倾向于和平演变的道路,大明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民不聊生,王越希望少一些死伤,保存一些元气。
曹化淳作为太监总管,人称内相,位置很是重要,是能够影响崇祯决策的人。王越要想将崇祯像弥勒佛一样供起来,曹化淳的作用无人能够取代。
以崇祯的性格,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套肯定行不通。弄死崇祯,扶持八岁的朱慈烺做个傀儡皇帝这种操作,王越是不屑去做的。自己的起点城和天策军不是历史上的那些封建势力,需要通过这些手段来玩弄权利。
王越制止了二人的恭维,问曹化淳道:“曹总管,如今内阁少了两位阁臣,不知何人有资格入阁?”
曹化淳想了想道:“有希望入阁的有礼部尚书黄士俊,翰林院掌院陈演,被罢相在野的周延儒也有可能入阁。”
这几个人都做过崇祯朝的首辅,黄士俊和周延儒都中过状元。
周延儒更是连中过三元,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崇祯六年六月,因为官贪鄙,任用私人而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有民谣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