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当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
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
王越四处张望,许多牌匾上处处可见“云良阁”、“松竹馆”之类的名字,就是不见“怡红院”、“丽春院”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
王越有些迷糊,问道:“不是说这里都是青楼楚馆吗?”
冒襄神秘一笑,指着这些用词文雅的牌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都是啊!”
他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牌匾上写着“媚香楼”景点李香君故居字样的院子门口,冒襄对王越道:“就是这里了,这一家的姑娘各个才艺双绝,很有几个名动秦淮的人物。”
媚香楼正是复社等人经常聚会的地方,该楼楼主李贞丽年轻的时候也是位名妓,为人仗义豪爽,与复社文人来往密切。
这时的媚香楼院子后面,临秦淮河畔,一艘乌篷船刚刚靠岸。站在船头的一名手脚粗大的船夫用粗绳将乌篷船牢牢的系在岸上的木桩上固定住,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