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通政司大多数官员还是担心一个炼铁场就要新增五万担甚至十万担产能,而其他已经建成的七座炼铁场后续还将要扩大产能,往后每年炼制逾三十万担的铁料,还能倾销出去吗?
毕竟目前最大规模的龙牙山炼铁场,才年产四万担生铁、精铁。
优质储煤及储铁挨在一起,又有极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炼铁场的规模越大,成本则能摊得越低,更不要说新的炼铁技术在当世还在极广阔的空间可以挖掘。
而事实上只需要成本够低,精铁铸件的性能要比传统的木料优越太多,未来应用场景极广,韩谦不会担心需求会成问题。
而事实上一座普通铁梁桥的用铁量就高得难以想象,即便每年治炼三四十万担的铁料,可能也只够江淮地区修造三四十座中等规模的铁桥而已。
这种对铁料的需求量,是当世目光主要还停留在铁制品仅限于刀具、农具及铠甲等有限场景的官员所能想象的。
韩谦目前更关心是新的炼铁场,产能定在五万担或十万担时的平均成本分别能摊到多低,同时也关心目前工师院的技术水准,有没有能力建造更大规模的炼铁高炉。
这也是韩谦年前将工造司文函打回去作进一步讨论、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