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绳枪的成功,犹如一针强心剂,注入到了杨七的胸膛。
这个跨时代的东西出现,也标志着战争将会从最原始的砍杀,进入到另一个层面。
为了应付宋辽两国的阴谋。
杨七大手一挥。
“先造一万杆!”
杨七的话就是圣旨,别人出了遵从,也只能遵从。
于是乎,雁门关内的各大工坊全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近三万多匠人们拖着家眷,一起赶制这一批火绳枪。
杨七下了山关,进入到了城关,看着城内的匠人们光着膀子,大汗淋漓、热火朝天的喊着号子在做工。
他感觉到了胸膛也热了起来。
“彭湃啊!有民如此,燕国何愁不兴?”
站在了正在做木托的露天匠棚边上,杨七兴奋的感叹。
彭湃乐呵呵的笑道:“这都是陛下教化之功。”
杨七收回了目光,瞪了彭湃一眼,没好气道:“狗屁!这是因为百姓们都想过好日子,如今看到了盼头,一个个自然热情高涨。”
彭湃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惹了一顿骂,他也不生气,反而乐呵呵的继续道:“那也是陛下的功劳……”
杨七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