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十分之一。
大燕国更侧重的,还是官员理政才能、管理才能、以及能否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等等这些方面才能。
文章做的再好,不能管理好百姓,不能带领百姓们发家致富。
要之何用?
朝廷,永远需要的是理政的人才,而不是一个个大文学家。
有一句俗语,杨七一直很喜欢。
那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杨七觉得,这句话,足以吊打任何考量官员升迁的标准。
这也是杨七对待儒家的态度。
只是,杨七没建立燕国以前,儒家一直游离在燕国之外,并没有人刻意的去提它。
这才让杨七偷偷摸摸的在西北四府搞了很多年自己心中的教育。
如今大燕国如日中天。
称霸这一片土地。
自然不可避免的就跟儒家撞上了。
杨七要减弱儒家对燕国政治的影响,几乎相当于跟全天下人为敌。
有人或许觉得这有些夸大。
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大
因为这个时候的读书人,有九成九都是儒家门生。
又因为读书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