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丽不难,唯钱粮而已。只是,高氏经营甚久。杜公的意思,兵锋侵略鸭绿水即可,休整年余,乱其民心,震其国本。彼时再下平壤,不致烽烟四起。”
杜天王考虑的不是军事胜利,而是考虑到高句丽经营了数百年,又有抗衡隋朝的光辉历史,民心还是心向高氏的,尽管在高句丽内部,还有权臣门阀的存在。而如果拿下辽东,先安抚鸭绿水以北之地,军事上又保持着随时进攻的姿态,高句丽一定会尽力备战,国家的资源会大量向军事倾斜。
失去了辽东的高句丽,在没有消化完新罗故土的时候,防备唐朝灭亡其国,还要防备新罗余孽乘势搅动。同时杜天王也很清楚,没有辽东的高句丽,就直接从地区小霸沦落到地区小国的地位。
而一个小国,因为军事上的威胁,不得不把国家资源转变成战争资源,对民力的压榨剥削,一定会提升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个时间不会长,当唐朝展现出军事文化的双重优越,又让高句丽贵族陷入到了自我孤立的地步,那么唐朝再以“兴王师以讨不臣”为理由,必然会出现高句丽人民群众喜迎王师,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带路……
尽管暂缓了灭国进程,但财政上一定会更加轻松。或许一年以后,高句丽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