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的外快。时隔二十多年再来看看,倒是觉得有点小激动。
“老夫离乡时,这地界极为破落,连个村里都没有。如今居然不但有村里,还有市镇,着实变化惊人。”
“前面街市,叫作牛市街,原本是交易牲口的。叫着叫着,倒是成了地名。”
此时的街市显然不会再进行牲口交易,但还是能看出来当年牲口交易的痕迹。大量的圈栏房被留了下来,然后改造成了各种铺面,主要是茶肆酒楼。除了弹琵琶的胡姬之外,也能看到吹箫拉弦的倭女新罗婢。
各种胡琴都能看到,除了胡琴之外,还有蕃地弦子,男女老少的优伶极多,只是很显然都不怎么“高档”。
不过也很正常,因为这么个地界,本就更加的乡土。
这是为数不多江东大量平民骑马行走的地方,休假前来喝酒的牛仔随处可见。这些牛仔大多都是本地农家子弟打工,口音一听就能听出来。
即便偶有苏州州城来的,也很少有穿丝袍的,而是棉袍裹着,脑袋再包个狗皮帽子,自是没有什么“贵气”。
到处都是黄腔荤段子,不管男女都爱听,也就更缺档次。
张德一行人是骑马视察的,穿的虽然是常服,但县太爷的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