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都是下方基层镀金,刷满资历之后,卡着节点升官。
六品之前的官吏选用,吏部是一手包办的,对于底子好的地方官而言,的确没有理由这么拼。反而在同行圈子里刷一个“文名”更重要。
诗词歌赋的必要性,终究只是看圈子。
像源十九郎这种,要说人脉也不缺,关系也很硬,但因为出身跟脚的缘故,跟很多小圈子玩不到一块去。就算想要融入进去,成本极其高昂,哪怕卖蠢自贱,也就是提鞋拎包门口端菜的水平。
所以想要起来,就得用超强的业绩刷爆吏部。
一般豪门子弟刷资历和业绩,主要是“劝课农桑”,但如今“劝课农桑”这个业绩刷起来太容易,含金量大大降低,更何况还是汝州这种离天堂太远离京城太近的地方。那这种业绩刷起来就更加没意义,反不如直接增加年财政收入来得直观。
地方州县的财政收入增长之后,首先吏部在基层的考评肯定没问题,同僚下属没有理由收了钱还黑你啊,真要是这么干,这个地方的基层绝对会被一波带走。
其次上缴的现金多了,不管是内廷外朝,路上多加一两个点的“靡费”“火耗”都是小意思。这钱顶头上司是要拿的,他不可能收了钱还要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