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明铁骨 > 第53章 船厂(第三更,求月票)
    沿岸23里!

    这说的就是清江漕船厂,作为明代中后期唯一的官办漕船厂,其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23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随着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国家对漕粮的需求越来越大。“百官卫士仰需江南”,当时漕粮运输实行“支运法”,江南征纳的漕粮,需先经运河集中送到常盈仓,再由漕军转运北上。

    由于每年要调运数百万石粮食到北京等地,因而修造漕船成为明朝的军国大计。永乐七年,平江伯陈瑄督漕时,在山阳、清河之间的运河沿岸建起了漕军各卫所造船厂房,“令各卫所官旗鳞次而居,以为造船之所”。这里地处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对明朝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船厂选址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虑,木材采办之远近,反成次要因素。久而久之,尽管清江漕船厂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但规模最大的仍数清江漕船厂,别的不说,便是这沿岸23里的厂区,便足以证明其规模。

    即便是见惯了世面,在后世见惯了大型工厂的朱明忠,同样也为眼前这庞大的船厂而惊讶。

    “三代以下,国用之资莫大于漕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