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地生活是军营式生活,在那里将让他们接受全面的军事训练,当然也不会忽视文化教育,当然无可避免的还有强制的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炼,进而在长期的营内生活中,使得他们养成勇敢、坚韧、服从的性格,而这一切地代价就是惩罚。
将这些来自各地的孤儿们以及忠义军阵亡官兵的子弟送入“羽林营”,接受斯巴达式的学习和训练,到底是对还是错。朱明忠并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这些“羽林营”的少年成年之后,他们肯定会成为忠义军的中坚。不仅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会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开创者,毕竟,现在“羽林营”中除了有先生教授国学之外,还有从南京、松江等地聘请的西洋传教士教授西方科学技术知识。除此之外,他们之中的优秀者,还有机会来到衙署由朱明忠亲自授教,就像马秋丰一样,17岁的他出身江阴书香门第,本身就对数学等充满兴趣,不过只是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几何原本》等西方的数学知识,而现在,朱明忠更是有意无意的将其往化学的道路上引导着。
“秋丰,这制镜的工艺你们几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我准备在连岛设立工厂,专门制镜,等过完年,天白你们都过去,先教授他们掌握制镜的工艺,然后再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