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明朝中晚期的政治体制和思 想道德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非常特殊的,国家的治理已经逐渐由文官阶层来完成,皇帝在行政管理上的权责越来越少,逐渐的成为一个大臣用来争取的工具和道德象征,通俗的说就是,当大臣们意见一致的时候,皇帝就可以丢到一边去了,大家这个时候最不喜欢皇帝出来干预任何事,否则有成为暴君的危险;而当大臣们有意见分歧的时候,皇帝就被拿来做最后的裁决人,大家这个时候最希望皇帝出来为他们撑腰。否则有被骂为懒惰的昏君的危险。同时,大家还要求皇帝要做道德的典范,孝,仁,礼,信,勤,义缺一不可,否则也有被骂为昏君或者暴君的危险。在某种程度上,大明皇帝实现了古人所理想的“圣天子垂拱而治”。当然,这也是最后大明陷入党争,最终导致亡国的原因。
“三百年间,国事皆操之于大臣,大臣重党而轻国,至天子独断而晚矣。”
这是甲申天变之后,人们对大明的反思 ,也正因如此,当朱明忠以一句“大明天下,唯我独尊”表明天子的独断之权时,完全没有任何阻力。当然做一个事必躬亲的皇帝,真的很累,也很辛苦。所以在过去的多年间,朱明忠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
也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