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的人,也放着天堂不待,跑来咱们这地方来了……”
茶馆的伙计跟着凑上来附和道。
给他这么一说,刘昆吾心里还真不是滋味,他心想若非是朝廷厉法不准次子析产,他又怎么可能放着老家不呆,先是进城进厂做牛做马,然后又到这地方来开荒种地。
“嘿,你还别这么说,现如今哪,这北直隶的田也不差中,虽说不比江南种水田,可现如今却也是米粮之乡啊。”
“岂止北直隶俺老家那块,就京畿道那边,如今也是鱼米之乡……”
“还不是圣天子在位,这地气全都回来了……”
显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能理解“黄河回归道”以及“淮河入海”等事宜对某些地域的旱涝的改善,他们往往只是单纯的把这一切归功于“老天”,进而归功于“天子”。
其实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在大明大地上几乎到处上演着“祥瑞”,什么黄河水清,什么旱涝日减,什么地力回复等等,这些古代的“祥瑞”更多的是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造成的。
当然,百姓们理解不了这些。其实,有时候官府也不希望百姓们理解。
一旁的韩军总闻言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接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