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提醒着他有关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而这种可能却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会来到大名鼎鼎的清河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此时的清河书院可以说得上是大明的学术中心,当然这个学术中心所研究的并不是儒学,事实上,儒学早已经被划分到哲学的范畴内。
即便是最顽固的儒家学者,在朝廷全力推广实学的三十年后,也非常清楚儒学已经成为昨天的文章,甚至就连同作为儒学发展的实学,也被诸多现代学科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即便是实学,也仅仅只是修身养性的哲学。
其实,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朱明忠一直在通过设立社学、县学、府学的方式,推行具有17世纪特色的义务教育,而包括清河书院在内的各地书院,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高等教育。
来到清河书院的时候,朱明忠径直去了“产业展览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是大明最全面的技术展览馆,从这里可以一窥大明科技的全貌,即便是其它书院的发明不会放到这里进行展示,但至少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大明,究竟走到了那一步。
从进入展览馆的那一刻起,朱明忠就和其它的游客以及参观者并没有任何区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