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着风化严重的红土壤。
平坦的耕地只在河谷边上和海边的狭长地带才可以找到,但不多,很少。
别的地方江河平原有大量的冲积扇,那是鱼米之乡。
闽省也有河流,可是受到了山岭丘陵的挤压,冲积扇的面积很小。
13世纪闽省有个地方官长叹:“从山麓到山巅尽是岩石,耕作永不停息”。
“低洼地带尽是盐碱沼泽,无法耕作”。
饥馑是个永恒的威胁,尽管聪明、勤劳的闽省人努力,非常的努力,建有大规模的梯田开发和垦荒工程,但闽省的粮食收成从来无法自足,全省所需的大米有一半要靠其他地方供应。
更糟糕的是运粮的工程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山峦丘陵将福建与帝国的其他地区隔绝开来。
大家都清楚,以当时悲摧的人推(车)牛马拉车的运输方式,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嗯,从长江把粮米运到海边,再以海船运闽省?
且不论闽省的重要性不到这种地步,关键是当时社会根本没有“海运粮食”的意识。(直到清朝因漕运的大运河堵塞和战乱才走海运的)
闽省自然条件如此之差,想吃上白米饭困难很大,吃的都是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