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交错。
有丰富的水源,正好种植!
濒海地区可做盐田和养鱼池,再出海捕捞,发展多种经济。
东南府的行政主官陈衷纪腹有锦绣,规划地方。
他先着民众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筑坝截水,建设埤塘,灌溉农田,接着又开始修建水库,储水灌溉,形成灌溉区。
台南平原的水源有其特点,就溪流而言,由北至南密布着虎尾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将军溪、七股溪、曾文溪、盐水溪等大小溪流十多条。这些溪流由于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水文特征。
其中曾文溪、北港溪、八掌溪、朴子溪等河流,都发源于阿里山西麓,形成于平原隆起之前。平原隆起之后,这些溪流在平原上不断地侵蚀、延伸,最后注入大海,一般积水面积较大,流路也较长,大都在70公里以上,曾文溪长达138公里,是台湾第四大河流。
除此之外,平原上还分布着一些小的溪流,如盐水溪、七股溪、将军溪等。它们是在海岸平原隆起之后形成的,流域面积只限于平原之上,流程短,流量小,主流、支流混乱不分,多为季节性河流。
两种不同的溪流,对台南平原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