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消息就像风一样,从燕京吹到涿州,又从涿州吹到易州。
易州知州高凤是个汉官,五十来岁,一家老小几十口人都住在易州城里。
高凤听到这些传闻后,坐卧不安,心急如焚。
得知大宋北伐军已集结近期可能就要北上攻取燕京,高凤想:“何不趁机献出易州城,脱离大辽,以求自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约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岭,东望一马平川,因一条易水而得名,战国时期,燕太子丹送壮士荆轲南去刺杀秦王,就在此处的易水河畔拱手话别,那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也就是在这里写的。
高凤考虑了几天之后决定与关系不错的通守王悰商谈一下。
一番试探之后,两人竟不谋而合。
王悰也是汉官,一家老小也同样住在易州,他也正在为出路发愁。
见王悰也支持南归,高凤遂下定决心。
高凤说:“我们应该立即派人去雄州联系宣抚使童贯,向他表明南归之意,等宋军北上来到易州时,我们便杀尽城内契丹人,里应外合,献城归宋,王贤弟意如何?”
王悰说:“我完全同意。可是,派谁去雄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