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者,逾四十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全国每十五人当中就有一个去签下了请愿书,这还包括耄耋老者和不谙人事的婴孩。
有这样高度集中的民意加持,赞成与魏国议和的声音一下超过了反对者,就连朝堂上也是一样。
民心所向,谁也不愿、不能拂逆。
这种情况下,新夏王廷重新将魏使“请”回乌塞尔,再度谈判。
很快,双方达成协议的消息就广为流传:
魏国与新夏建交,从此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不支持和鼓动对方国内的叛变,不支援对方敌国的军事行动。
魏国将向新夏赔偿六千万两银子,三年内还清。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国各阶层关于这份协议的解读又变作了焦点。
与之前流传的盟约版本相比,这份协议只字不提同进同退、守望互助,而是格外清晰地划清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壁垒,摆出一副从此井水不犯河水的架式。
对于新夏人来说,这份协议无疑从情感上更易令他们接受,并且赔偿金还多了一千万。
盟约里的另一条款也消失了,那就是魏国要出兵帮助新夏解决西南边患。这倒是很好理解,既然大家各过各的不结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