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这点做文章已经没用了。
无论两国人民愿意与否,魏、夏两国的合作,早就是空前紧密。
他在书房中来回踱了几个圈子,才问许恪:“对了,一年前我好似有人上书与我,称魏国也学新夏开放国都建名?”
他记性很好,还记得那文大意是,魏国同样要求权贵妻儿入都居住,同时开放都城及陪都的建设权。此外又有新政若干,但大体上与新夏当年的做法并没有甚两样。
也就是说,萧衍觉得新夏的花招值得借鉴。
然而无论是魏是晋,学起新夏的办法总不出成效。
许恪一板一眼道:“新夏这几年崛起太快,尤其是中南部。首都乌塞尔比起六年前新政刚刚实施前面积扩大了三倍,人口增加了七十万;黄金商路全线打通,西南起于晋国,横过新夏,西北止于普灵国,往南深入峣地,串起城镇一百三十六个。我们拿不着新夏的统计资料,但估算光是黄金商道上增长的人口至少在一百六十万人以上。如果再算上普灵国内那一段,其实是与魏国打通。”
也就是说,偏北和偏东南的人口在这几年时光里大量聚积到中南部。除了官方有意引导,平民的自主自愿是动因。
新夏的确发布许多有力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