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粒子”。
声子是晶体里面的振动波的最小单位。
像声子这种“不是粒子但具有粒子性的东西”,就被称之为“准粒子”。
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初,有人提出了一个“波包”的模型,尝试形象的解释粒波二象性。这个模型之下,波在一定的尺度之下好像一个“小包”一样闭合,形成一个粒子的样子。
这或许能够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粒子”和“准粒子”。
任何物理作用过程,都会有一个场,粒子就是真实的在真空下的物理场的量子波包。
准粒子就是在某些局域系统(流体,固体,等)的波包。
波包就是场的最小单位,这也是量子的由来。真空是能量最低的限制最小的条件,所以粒子被认为是“真实”的“基石”。而准粒子依赖于各种局域条件,就加一个准字,代表不是“基石”性的,但依旧是某些场的最小单位。
就好像“声子”那样。
这就是这一门奇功的根源所在。
准粒子有诸多妙用。在半导体,绝缘体,超导体中的能带,能隙诸结构都有赖于准粒子。而最时髦的对准粒子的运用,就是作为拓扑量子计算的物理基础。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