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期西方普遍装备的板甲促使了大口径火枪的普及,而大口径火枪的普及又是使得板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使得火枪兵最终统一了战场。
到了大唐王朝这边,李轩对历史上的火枪发展历程自然是不他清楚的,他只知道火绳枪和燧发枪,而去年开始搞火绳枪的时候,他一开始也没有严格设定非要多少口径,多少重量和长度等等。
他的要求是很实际的,那就是能够在中等距离上就有效击穿明军装备比较普遍的棉甲,在这个前提下才确定了最后的口径以及枪管长度等数据。
最后诸多原因就是让大唐新军的火枪确定了最后的诸多数据,比如长度以及重量以及最重要的口径:四分半,也就是约十四毫米。
这个口径在早期火枪里,属于中口径,其威力比西方二十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枪差一些,但是比十毫米左右的小口径火枪却又是强了很多。
面对大唐新军的这种中口径火枪,别说这些棉甲了,即便是近代里防护水平已经达到了巅峰的骑兵胸甲,一样挡不住。
对此应天虎他们可是深有体会的,因此他的一个亲兵就是死在了这种火铳之下,作为亲兵,自然是装备优良,穿着棉甲之余,还外穿了一层铁甲,这种防御水平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