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的很,所以在发现明军带了火炮过来后,李轩也是第一时间派人日夜赶回黄竹山,然后把还在试造中的火炮给带过来。
而他派回去的侍卫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明军的木法数量已经多到足够渡江,接下来的几天里随时都能够渡江的时候,他的侍卫终于是把火炮给带来了。
当看到这门火炮的时候,李轩都是忍不住亲自上去摸了两把,这门火炮从外观上来看,已经和他印象中的那些近代前装火炮并没有区别了,有着一根粗大的管子,炮身非常厚实,并且附带有铁制的炮架以及轮子。
整门大炮,重量达到了九百斤,这个数据已经是远远超过了李轩所要求的五百斤,并不符合李轩规划中的营级步兵支援火炮的要求。
如果是行军的话,即便是平原地形,要想这门火炮跟上行军速度,也至少得需要六匹马。
当然了,马匹少到四匹甚至两匹也能拉得动,但是却是很难保持连续行军,因此这没有多少意义。
该炮因为是试验炮,主要还是为了试验造炮的技术,所以造的是比较厚重,而且身管比较长,这实际上是一款很典型,具备了十六、十七世纪特色的前装滑膛加农炮。
这样一款并不太适合大唐新军现阶段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