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些举人们直接去当官的话,一般都很低,而这样所获得的官场地位,甚至都无法匹配他们原有的社会地位。
要知道,一个举人在古代,社会地位可是相当高的,在地方上妥妥的士绅阶层,你让他们去当一个小科员或者是府县里的小科长,他们可不愿意干。
最后李轩为了打消他们后顾之忧,颁下了一道圣旨,直接以秀才、举人身份入仕的士子,依旧保留参加科举的权力,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参加科举。
至于社会地位问题,这个就比较难办了,这些举人自然是不可能一开始进去就给太高的官职,要不然的话,你让那些参加会试才考上进士、博士的人情何以堪啊。
但是李轩却是命令昭告天下,不管是秀才还是举人又或者是进士、博士,皆可担任任何官职,只要你有能力。
李轩也是知道,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要解决这样的麻烦,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进士、博士的头衔泛滥化,然后变成一种学历性质的头衔,再开设大范围国考之类的考试,大家都是从头做起,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诸多的麻烦了。
但是科举改革比教育改革更加的麻烦,现在大唐王朝正处于和明王朝争霸的关键时刻,李轩也是不愿意随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