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座大桥,开发吴淞江北岸就无从谈起,只是这修桥的钱从哪里来呢?
稍候两天,陈立夫又是找了人设计木桥的方案,因为这样成本低,但是搞出来的方案也要将近十万两银子,而且木桥每年的维护费用非常的高,每年都的几千两银子,同时使用寿命顶多只有二十年,而钢铁大桥虽然一开始投资大,但是后续的维护非常的方便,一年顶多几百两银子就搞定了,而且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五十年以上。
更加重要的是,木桥的承重能力也难以达到需求,这座大桥,可不仅仅是为行人而设计的,更多的还是为了往来北岸和商贸区、第一工业区、第二工业区之间的货运马车而设计的。
如今大唐帝国使用的货运马车,基本都是四轮马车,载重量轻轻松松都能够达到一吨以上,如果桥梁的承重能力不过关,就无法满足载重马车的需求,而这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综合考虑之后,陈立夫还是决定修一座钢铁大桥,至于建造这座大桥的经费,陈立夫也是让众人提出了好几个方案。
原本的从银行贷款,用过桥费偿还贷款的方案已经是被毙掉了。
直接动用财政修建也是不行。
其他人就是提出了几个其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