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但是父母肯定会知道。
因此哪怕是家境非常贫寒的家庭,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也会咬咬牙把孩子送去小学读书。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自家孩子足够聪明,在第一年第二年里就表现优异,那么后续的读书费用以及生活费用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官府会全包了。
嗯,前提是孩子足够聪明!
如果只是中等之姿,那么顶多也就读个一年两年,然后他们就会放弃了,毕竟拿不到奖学金的话,贫寒之家是供不起小孩子上学的。
读书能改变命运,在大唐里是非常现实的,甚至也是目前贫寒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其他路子基本都不怎么靠谱,偶然性太大。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就导致了大唐的基层教育其实是非常发达的,根据礼部教育司的统计,目前本土范围内,适龄男童的入学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
只是其中的相当多一部分因为各种限制,无法完成六年的小学教育,会在小学的六年就学阶段里陆续退学。
最后能够小学毕业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等到了中学阶段,那么基本上就比较少发生中途辍学的情况,一般都会读完三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