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被李德诚坚决拒绝了。
在李德诚看来,他身为统兵大将,负责统领后军,却遭逢如此惨败,已经无颜面对吴王,若是现在什么都不做就狼狈逃回去,那么今后他一辈子都会抬不起头。
更重要的是,他相信敌军不会仅仅突袭后军,中军也一定遭到敌军的突袭,而以他对杨渥的了解,他认为杨渥肯定不会被轻易击溃,或许此时中军正在与晋军主力激战。
那么这时候,他这支“溃军”的作用就极为重要了。
若是他什么都不做,放任银枪效节军前去围攻中军,结果很可能是毁灭性的;反过来,若是他设法牵制住银枪效节军,为中军争取时间,那么他还能将功赎罪。
所以,在“赎罪”这个念头的支撑下,李德诚最终没有选择撤退,而是决定反攻。
恰好在这时候,敌军的追兵到了。
有道是“逢林莫入”,在没有搞清楚树林里面的情况前,任何合格的将领都不会轻易将手下带入树林里面去,因为那里有可能遭到敌军伏击。
而对于追击的那支敌军骑兵来说,骑兵在树林里往往会受到影响,因为树木的阻挡,战马无法将速度优势发挥起来,这样一来,他们在树林里反而容易遭到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