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后世老师的教学大纲之类的规定。
这种制度也使得诸子百家在稷下学宫都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任何学派的人,只要在各国拥有一定的名望,或者自身拥有不俗的学识,都可以被稷下接纳,在稷下拥有一批信徒!
稷下学宫现任的祭酒荀子就曾说过,对于各派理论,要“兼听齐明”、“纂论公察”。
正是在稷下这种兼包并蓄、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之中,孟子吸收了道家的“寡欲论”,丰富了自己的“尽心说”;道家的慎到、田骈则吸收了法家的一些思想,以充实自己的学说。现任祭酒、儒家当代大宗师荀子,甚至教出了李斯、韩非两个千古留名的法家学生!
当然,在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中,也导致了有些当下热门学派的夫子讲课时人头涌涌、听者众多,而有些冷门学派的夫子授课时,课堂内只有一两个学生在听课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这也使稷下学宫内的学术争鸣更加激烈,不仅仅学生们参与争鸣,稷下老师们也互相辩论,发展自家的信徒!
“齐师弟(齐师兄),我们去上课了,告辞!”
李斯和韩信去了荀子的课堂,段恒和解子元去了赵夫子的课堂,而赵普则没有上课的兴趣,他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