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又称缯书,战国以前称丝织物为帛,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造价昂贵,产量极低,因其贵重,绢帛在古时的华夏,甚至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
一般只有贵族豪富之家才穿得起丝帛的衣裳,用得起帛书。普通的殷实人家也只能用得起笨重的竹简,十分的不方便。而贫民则连接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
但即便是贵族豪富之家,也不可能舍得用珍贵的绢帛来记录一整本书,或者用于日常书写,这简直相当于用金子在记录文字,还是消耗性的使用,这种奢侈的行为,哪怕是用得起,也不可能会有人如此浪费。
而竹简的材料虽然并不十分贵重,但也不是底层百姓用的起的,并且制造过程同样也是麻烦无比,字迹还容易脱落--竹简上的字除非是刻上去的,否则用刀一刮就没了。因此在这个时代,不论是阅读还是书写,都是一件极为奢侈的行为,甚至有些上古史料文章都是靠一代一代的人背诵下来,口口相传,通过口述传承,十分容易失传。这个时代的教育方式,也几乎都是采取口述,或者聊天的方式传授知识。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知识,仍然是掌握在贵族的手中的,哪怕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教育,打破了官府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