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廷和卫所兵来讲,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太祖朱老大开国时创立的卫所制度,一开始卫所兵是不给饷银的。
因为给了他们土地,他们是世袭的军户,当兵打仗是本分。
故而有朱老大说不费一粮一饷,便养兵百万的豪言壮语。
只是任何制度,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弊病出现。
当了兵便不能脱籍,世世代代从军,朱老大把还没出生的人,一辈子的命运已经安排好了。
这很不人道,当然有许多人不同意。
于是,就出现了逃兵。
尤其是到了万历以后,卫所日益荒废,卫所兵的战斗力也严重下降。
特别是边关困苦,军户逃亡不断。
造成边关各镇兵员严重不足,不得不给军饷,鼓励军户从军,同时对外征募敢战的民壮为兵。
只是,卫所兵虽然给军饷,但比募兵要低得多。
按照制度,卫所兵每月有一两五分的饷银,可大家明白的,层层克扣下他们拿到手里的不足一两。
而这,还不能保证每月按时放。
拖欠半年一年甚至三五年,那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就没办法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