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这里面五花八门,囊括的内容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并且,不管是谁,只要掏出三个铜板就能买回去阅读收藏。
当然,这是对于读书识字的人来说。
不过,不识字也没关系。
皇上已经替他们这些小民想到了。
京城里有很多破落的老童生和穷酸秀才,他们屡试不第,科举无望,平日里都是在街头给人抄写书信什么的混些银钱糊口。
如今,他们迎来了为朝廷为皇上效命的机会。
司礼大太监曹化淳把他们招募过来,分配到京城大小的茶楼,有一个算一个,每天为百姓读大明皇家周报的内容。
大家把他们叫读报人,也叫讲读人。
因为,他们会点评几句,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香港的一档节目,有报天天读。
应该说,这个举措受到京城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茶楼老板的喜爱。
茶楼原本是说拉弹唱的地方,只是更新的内容毕竟有限,茶客们听久了,也听烦了。
而大明皇家周报的推出,无疑让百姓得到朝廷最新消息。
上午的时间,依旧是说书先生或者唱曲卖艺的伶人,下午则是这些读报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