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也得到了不少周围的大人和同龄人的赞赏和钦佩,难免有些心高气傲。
从昨天到今天的这些反应和举动。同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都会这样做。争强好胜嘛。哪个人年轻时不是这样?
他以为自己这样的举动无伤大雅,都同学嘛,开开这样的玩笑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也以为自己抓住了冯一平的软肋,就和陈老师一样,杂志上后来的那些文章,单从行文上来讲。都是好文章。挑不出错来,但是,冯一平的经历是软肋,这就好比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发表了不少关于夫妻之道的文章,那些文章再优秀,再在理,只要把他的年龄点出来,那通通都会沦为笑话。
冯一平也一样,杂志上由他主笔的文章,写的再好,但是对比他的经历一看,这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创业经历的人。闭门造车,或者是空想而来的呓语。
但是他没想到,他以为是冯一平的软肋的地方,却正是冯一平远超他们这些同龄人的地方。
他当然不想认输,就这样算了,冯一平的面子起来了,他的面子,肯定就被彻底的踩在地下,“我们是谈你的杂志,钱不能说明问题。”他只好狡辩。
明明是你提起来的,创业、赚钱是大问题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