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虽生于北平,那里是吾故乡,却也知道,那里不适合当国都。”
在这个时代,再也没有谁能比他清楚定都北平的错误。
污染和人口爆炸带来的压力现在还不需要考虑,仅仅一个粮食问题,就给明清两代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一个人口超过百万人的消费型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型吸血虫,吸收着京城周边的资源。
在北方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的时代,一个北方都城,消耗的资源太大了。
而且,北平还缺水,人少的时候不觉得,人多的时候……
其次,定都北平虽然在历史上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高评价,但是实际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弊大于利。
历史赞成派对永乐迁都的意见认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
朱棣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
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