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能更好为殿下效劳。”
朱瞻基呵呵笑了两下,回转过身看着阴影里的杨章德说道:“你是一个聪明人,出乎我意料的聪明,只是是不是我需要的人才,还有待后效。”
“微臣万死不辞!”
朱瞻基走进了屋内,虽然船在航行,但是这点颠簸对他来说根本是如履平地。
曾经在海上讨生活了十几年,这些水上的经验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哪怕这个身体是新的,依旧如此。
“我有三个人选给你,只是不知道杨千户选择哪一个。”
“请殿下明示。”
“第一个,英国公张辅,他乃国之柱石。第二个,纪纲,他乃国之利刃,第三个,郑和,他乃国之旌旗。不知道杨千户有心选择谁作为自己的目标?”
不仅是杨章德,包括在旁边房间里倾听动静的两位道长和几个太监也都大吃一惊。
将张辅比喻成国之柱石,他绝对是名副其实,父子两代从靖难之役,两征安南,张辅都绝对不堕英国公的威名。
而将纪纲列为利刃,也算是一种恰当的褒奖,虽然更多的人愿意鹰犬来形容他。
但是将郑和比喻成国之旌旗,这绝对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