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他,他也未尝没有此意。”
朱高燧淡然一笑,轻声说道:“如此甚好,我倒想看看,他凭什么就能独得父皇之宠。”
语气虽淡然,脸上的笑容也一如既往地平静,但是赵时春仍然能从赵王的眼神中看出深深的不甘。
从靖难之役,赵时春被朱棣派到了朱高燧的身边辅佐,赵时春已经跟朱高燧相处了十六个春秋。
对这个王爷,他比谁都了解的清楚。
跟在朱棣的身后出生入死,打下了这大好江山,但是他们不管再努力,都比不上坐享其成的朱高炽。
靖难之役,朱高炽身体虚弱,连马都骑不了,只能在北平坐镇。除了守卫北平这一场功劳,可以说是毫无建树。
但是他是嫡长子,他就获得了这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获得了朱棣的偏爱。
朱高煦和朱高燧不管再努力,都比不上早一点从皇后肚子里钻出来。
赵时春也是洪武年间的举人,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无规矩不成方圆,功劳再大,大不过规矩。
这天下离了谁都可以,就是不能离了规矩。
虽然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儿的手里抢过来的,但是他一个人也治理不了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