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虽然贵为朱瞻基的老师,曾经的内阁大学士,文采出众,才华过人。
但是他是一个单纯的文人,这样的人,搞学术可以,搞教育可以,让他当官,却是一场灾难。
而这个时期的大明,像解缙和黄福这样各具代表性的文臣还有不少,许多人的职位安排,都有不合理的地方。
黄福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还有许多跟他一样勇于任事的能干之臣,如今却被关在监狱里。
连朱高炽这个太子,都不能参与太多政事,更别说朱瞻基这个太孙了。
为了不让朱棣忌讳,即使朱瞻基知道一些人是被冤枉的,也只能暗中关注,不敢插手朝中事务。
而且,这个时代那种思想僵化的大臣不能说没有,但是数量的确很少。因为那种腐儒,不仅朱瞻基看不起,就连朱棣也看不起,那些人在永乐朝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对此,朱瞻基也是比较庆幸的,如果他要穿越到明朝的中期,晚期,那个时候,恐怕想要找一点真正能用的人都很少了。
八月十八,朝廷连续颁了多项制诏,大赏天下,同时也大赦天下。
皇帝颁的制书,诏书,旨意其实都有明显的区分,制书是制度方面的改革,诏书是具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