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随便换一个人,都不可能有他做的好,包括朱瞻基自己都不行。
许柴佬这件事好歹一开始就有定论,朱瞻基说服了朱棣,朱棣也不在乎在海外封一个实权知府。
朱棣同意了,吏部这里肯定就没有障碍。官袍是现成的,官印刻一个就好了。
金纯对这种既定事实的事情当然不会反对,所以用心做事。
但是笼络督马含这件事是朱瞻基的个人行为,想要金纯帮忙,就必须要把一切前因后果都告诉他。而朱瞻基并不想在他面前留下一个工于心计的印象,而且扶持一家,挑起战争,金纯这个老顽固也不一定会同意。
考虑了一番,朱瞻基决定让解缙来办这件事。
解缙现在虽然官职不显,但是要说大明朝在境外比较有名的名人里面,他最少要排在前十。
他是大明朝有名的大才子,许多外国的百姓,不知道吏部尚书是谁,但是绝对听过解缙的大名。
而且他也是朱瞻基一直都“尊敬”的老师,以后朱瞻基当了皇帝,他可就是帝师。
只要知道他大名的人都知道,他现在官职不显,是朱棣故意压制,留到以后辅佐朱瞻基的。
等朱瞻基登基,即使不可能直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