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出海三年,第一年就将南洲的情况大致了解清楚了,永乐十六年,关于南洲多座金矿的消息,就在大明传开。
但是朱棣一直不曾有一个明确的主张,关于南洲如何管理,关于金矿如何开发,他一直都没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这就导致了不管那个阶层,都想在这件事上分一杯羹。并且在近两年的筹划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勋贵阶层,武将阶层,文官阶层,内侍阶层他们都有各自的诉求,也能在这种方案中形成互补成为天然的盟友。
勋贵与军中的底层将领能形成有力的开发势力,他们更多的看重矿山利益,这就跟宦官阶层是对立的。
文官想要掌控整个南洲的发展控制权,将整个南洲的开发与金矿的开发联系在一起,不愿意在大明之外形成一股不受控制的势力。
他们反倒不太看重矿山的利益,因为最大的利益肯定是属于皇室的,他们重视的是管理权。
他们与勋贵,武将形成了对立,但是与宦官的利益没有冲突,所以也形成了天然的同盟。
宦官阶层对权力的追求不高,他们更看重个人的利益,或者说,重视矿山在开发过程中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