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们如今也没有形成固化的阶层,他们虽然一直想要争取更大的国家管理权力,遏制兵权,但是目前紧紧依附皇权,才能压制兵权,目前并没有异心。
至于宦官们,他们是皇室最亲信的私人势力,不可能脱离皇权这棵大树生存,更不用怀疑他们的忠诚。
虽然有争执,有斗争,但是这些都在可控的范畴之内。看到这一幕,朱瞻基的心里其实非常欣慰。
这是蒸蒸日上的大明,这是万众一心的大明,这是最好的大明。
这一日的争吵到了最后依旧还是没有一个定论,但是看到朱棣也拿不定主意,所有人都非常满意这个结果。
朱棣的左右为难,正说明了朱棣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朱瞻基在这样的场合其实是没有发言权的,不要说他这个太孙,就连朱高炽这个太子,不是朱棣让他发言,他也没有议事的权力。
他也乐的清闲,看了两天热闹,主动要求退出了朝会,因为他要清点这次出海的收获了。
这次大明的下西洋,是最大规模的一次,从大明出发的时候,货船就达到了近五百艘。
在南洋进行了一部分的交易,又到了印度那边进行了贸易,最后跟着舰队抵达欧洲的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