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三十四章 理清脉络
    自永乐初年,大明逐渐稳定,大明的粮食价格就一路下滑。

    稻米从靖难之时的一石四钱银子,到后来跌到了一石两钱七八分。小麦略贵,也不过三钱银子略高。

    到了永乐十三年,朱瞻基提议从南洋大量运粮之后,大明的稻米价格就被稳定在了两钱五分银子。

    稻米的价格下滑,同样影响了麦子,因为百姓只要能活命,是不会特别在意口感的。小麦的价格太高,百姓自然会换成吃大米。

    如今的小麦价格基本不会超过三钱银子,这也让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很是下滑。

    如今大明一亩地的收成基本都是在两三石,就是种两季,基本上一亩地的收成也就一两银子左右。

    一家种十几亩地,总产出也只有十几两银子。

    这对老百姓的影响不大,因为老百姓交税也都是交实物。种的粮食,交的自然是粮食。

    至于活钱,全是靠副业。养鸡,养猪,织布,种水果到市场上卖了换一些油盐,收成好的时候,还能给孩子们买一些糖吃。

    但是这样地的价格,对大家族,对大地主,对粮商来说,就不是好事了。

    大明的粮食价格稳定,他们的利润就小的可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