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四,在朱棣接见了来自西洋学者们之后,一个消息就在应天府传播开来。
皇上打开内库,以二十万枚银币的造价,将会在清凉山下修建一座可以容纳十万人的竞技场。
这个竞技场不仅以后会成为大明阅兵,出征的聚集地,而且还会举办高水平的蹴鞠大赛。
朱瞻基一开始本来是不准备选址在清凉山的,应天府这些年随着大发展,内城已经人满为患。
夹江工业区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居民向城外迁徙,在清凉门外建立了大量的居民点。
朱瞻基虽然想把竞技场选址在城外,成为新的商业区,但是如今的建筑结构比不上后世,即便有了水泥,也需要坚固的根基。
在土地上挖根基虽然容易,但是怕以后会倒塌。经过跟一帮西洋建筑师的商议,还是决定将这个竞技场建在石头地基上。
罗马竞技场,同样是建在石头根基上面的。
选址在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是西城的清凉门内,秦淮河从附近出了内城,阅兵将会更加方便。
不管什么时候,这种大型的建筑建造,都是为了政治服务。
在有了水泥之后,这种体育馆的建设,安全性其实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