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人一天接收的信息,就相当于这个时代老百姓一年接收的信息还要多。
应天府,宁波这样的窗口城市还好一点,在许多乡村,老百姓们日出而劳,日落而休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局限在一个县里面,没有官府的文书,想要出门都出不去。
这还是男人,如果是女人们,她们从出生到死亡,很少会出方圆五十里。
正是这种落后的生态环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普通的老百姓,组成了华夏这个古老的国家。
他们单纯,他们勤劳,他们朴实,甚至卑微到怯懦。
即便是这个时代的统治阶层,生活也丰富不到哪里去,接收到的信息,也都是在整个单纯的生态环境中。
所以这个时代,一篇好的文章就能让人名垂千古,一首好诗就能源远流长。
朱瞻基的这一篇《少年中国说》在随后的几天,以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速度流传了出去。
朝廷的邸报一字不改地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文章,迅速地一级一级传下去。
与此同时,邸报上面也刊登了朱瞻基的其他讲话。
除了朱瞻基的讲话,从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