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不去考虑,以如今的传播速度,哪怕朝廷大力推动,一些边远县城能在应天府出版一个月后拿到最新的报纸都是快的了。
而报纸上主要刊登政令方面的消息,也不怕失去时效性,只怕偏远地区的百姓看不到报纸。
朱瞻基对报纸的重视,在将近半年的筹备时间里,也让许多人看在眼里。
不要小瞧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智慧,舆论宣传,在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只不过,以前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耗费如此大的成本,来进行舆论宣传罢了。
为了一份报纸,这么多部门联合起来,成立一家新的机构。而后每一期的报纸,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往外卖,亏的钱都不是小数。
在十年之内,朱瞻基都没有想过能赚钱,除了像应天府,宁波这样的地方可能会略有盈利。但是往边远地区卖一份报纸,亏的可能是好几份报纸的成本。
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基也不担心会有人跟风办报纸,因为除了他,没有谁能亏的起。
何况,朱瞻基也不会允许跟风办报纸,哪怕是六部想办报纸都不行。
拿到孔家所写的《国家与民族》,朱瞻基就已经考虑好了,第一期报纸将会在正月十六全国统一刊印,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