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考的三道策论,并不要求格式,不限字数,只要求卷面整洁,哪怕以白话回答也可。
听到唱礼官的话,众人不禁一片叹息。他们没有想到,最后一场考试,竟然完全脱离了所有人的想象,连用白话回答都可以,那他们学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儒学,岂不是白学了。
当然,这也只是一念之想,因为任谁都清楚,没有儒学的基础,他们根本不可能坐在这里。
三篇策论,一篇题目是“试论大明边疆管理”。一篇是“农业,工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而最后一篇,则是“论农业兴国,工业兴国,商业兴国”。
如果不是已经接受了半年的时政教育,这些士子们大多恐怕无从落笔。不过前几日的复试上,就已经全部都是这样的题目,有了思 想准备,他们这些人并没有太过惊讶。
考试在酉时初结束,随后礼官开始收卷、掌卷、弥封。
第二日开始,由朱瞻基指定的八位考官一人一桌,轮流传阅考卷。
每个人阅读了考卷之后,各加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朱瞻基,由朱瞻基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