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多少人反对。
这也是因为解家满门在朝中的影响颇大,若是一个普通的状元,恐怕早就被弹劾了。
而榜眼刘矩,探花于谦,按照惯例,被安排在了翰林院编修。
刘矩、于谦和解祯期不同,他们两人从来没有进过官场,所以他们两人不可能像解祯期一样,直接就想到底层去历练。
对解祯期,他们只有羡慕,却没有嫉妒。因为解祯期自身的条件是他们根本不能比的,没有几个人能够像解祯期一样,不仅父辈位于权利中枢,还是跟太孙一起成长起来的。
刘矩是个喜欢做学问的人,进翰林院是他自己所期望的。
但是对于谦来说,他却更愿意做点实事,因为他自幼接受的家风教育,主要就是以职事官为主。
不过,他没有解祯期的底蕴,所以并不敢向吏部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他想来,进翰林院也好,他们家族三代已经远离京城官场多年,在京城的关系大多已经淡薄,也需要他在京城重新奠定关系网。
有了关系网,以后不管是做事官也好,外官也罢,在京城不至于毫无援助。
于谦他们进入了翰林院,开始熟悉官场,熬资历,解祯期却被暂且搁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