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分别命名为杭州丝绸厂和苏州丝绸厂,这是两家国营工厂,分别由财政署和少府出资筹建,近期织机规模三百架,远期规模达到一千架,有东南早已成熟的桑蚕养殖基础支撑,建成之后每年可以织造丝绸至少十五万匹,就此一项就会把大秦眼下的丝绸产量提高近两倍。
眼下大秦虽然桑蚕养殖规模很大,纺织规模也很大,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还没有任何一家规模化的工厂,而且因为纺织工艺的限制,一个熟练的织女一年也不过三五匹的产量,但只要把眼下发明出来的织机简单改进一下就可以适用于丝绸纺织,一台纺织机就算一日织成一匹,那么一年的产量就相当于一百个家庭的纺织规模,而一千台织机就相当于十万户的织造规模,这几乎是整个大秦桑蚕养殖户的数量,而这其中大半都只养蚕卖蚕茧生丝,还有小半家庭纺纱,约莫只有三分之一家庭有熟练的织工进行丝绸生产,从工艺到技术都严重限制了丝绸产业的发展。
其实眼下桑蚕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并不是长江流域,而是齐鲁等地,在战国七雄当中,对丝绸产业和商业最注重的是齐国,因此齐国桑蚕养殖也是规模最大的,而且对于桑蚕养殖和纺织管理有非常严格的法令。
首先是农户四周必须种植桑叶,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