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清一色方方正正的青石板,石阶也是非常工整的。
抬头看去,之前的那道蓝光却不见了。
两边的房子大都是两层,底下一层也是石头砌成的,不过这石头也是很有讲究,两尺长一尺高,交错砌成,墙头留有可供瞭望和射击用的垛口。往中间缩回一米多距离,才是第二层房子。
二层房子也有石头砌成的,更多的却是青砖黑瓦飞檐,衬映着白色的屋脊,朱色的门窗,很有古典韵味。
房子一栋挨着一栋,巷道宽窄不等,宽的有三米多,窄的地方不到一米,只能勉强容纳两人交错而过。不过这样的巷道都很短,也不是人人必经的干道。
这样的设计,估计是当年为了御敌方便吧。换成现在,邻居之间的确挨得很近了。
走到寨子中间才有水泥路,然后就看见了拖拉机和小货车,还有帆布篷的北京吉普……
突然感觉这些现代化的东西,把寨子的古韵给冲散了,还不如一辆马车摆在这里,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况味。
不过有汽车,就证明这里是和外界相连的,而且还证明了很重要的事情:住在这里的人的确很有钱。
寨子里的这些“摆件”,一般的乡镇还奢华不起。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