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流传后世呢?
可方继藩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代的书,和后世是不一样的。
后世之人,但凡是写了一部书,便可以走出版,毕竟出版费不了几个钱,油墨和纸张的成本并不高。即便不能出版,那也会放在网上,自然会有人对其进行传播。
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方继藩偏偏……
他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啊,他只认为此书既是在明初时作成,那么理应在明初时开始流传!
哪里知道,这部《道德真经集义》,虽是早早作成,却根本没有流传于世,直到明末,因为天下大乱,涌现出了大量的盗墓贼,最终才开始流传出来的。
这就好像《齐论语》一样,人们只记得一般版本的论语,而齐论语早在战国时就已编修成书,可因为没有流传,结果到了后世,反而失传了,直到海昏侯墓进行发掘,人们才从海昏侯墓中寻到了《齐论语》的踪迹。
太皇太后对道经极为重视。而在这个时代,道经绝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注解的,否则,在人眼里,就是离经叛道了。
尤其是对于太皇太后此等推崇道学之人,更是如此。
仁寿宫里,收藏了各家《道德经》的经注有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