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样子,背着手,却也知道那密旨里写了什么,便噢了一声!
他本是心里不安的,可想了想,怕个什么,本宫现在不也立了功劳吗?
于是乎大喇喇的道:“走。”
………………
方继藩的密函里,陈述了朝鲜国的情况。
当然……都是推测的。
方继藩认为,朝鲜国内已有人蠢蠢欲动了。
因此对朝鲜,大明不需大动干戈,只需让刘杰即刻打着讨伐的名号直接跨江入朝,则大事可定。
并且,方继藩还细致的说明了此事万不可昭告的理由,弘治皇帝看过之后,陷入了深思 。
因为这李隆,已惹得朝廷沸沸扬扬,都说要讨伐朝鲜国!
可有道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银子呢,粮食呢?兵呢?
大动干戈,是要大量银钱的。
问题在于,这是一场吊民伐罪,讨伐逆王的战争。
大明作为上国,花费无数的钱粮,要死伤无数的官兵,可最终呢,朝鲜国乃是苦寒之地,比辽东的情况更惨,辽东好歹也是千里沃土,并没有什么山岭,而朝鲜国同样的气候,且更加偏僻,却是多崇山峻岭,民生困苦到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