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都不会是普通人,哪怕偶尔会出现几个贫农子弟,创造了耕读的奇迹,使人津津乐道,可在大明,书籍和笔墨纸张价值不菲,寻常人连吃饭都有困难的时代,能够金榜题名,往往都是家境殷实之辈。
等到了正统朝之后,这样的情况就变得格外的严峻。
因为那些大富之家以及地方上的大乡绅们,已经开始摸清楚了科举的规则,如何做文章,如何作八股,这都需聘请名师来指导的,而此等名师,有些时候,便是花钱都未必能请的到。
士人们开始凭借着这些,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为朝廷培养人才,使他们金榜题名,或是成为举人、秀才,且形成了纽带。
因此,有不少人金榜题名,哪怕是一个月的俸禄都没有领,却已开始购置宅邸,无他,家里有钱。
这宅院,可谓精美,因为占地大,反而显得幽静,颇有几分大隐于闹市的感觉。
弘治皇帝让人拍门,而后门房将门开了,行礼道:“何人?”
弘治皇帝微笑道:“西山钱庄。”
门房本是彬彬有礼,可一听西山钱庄,态度便有所变化了。
此等高门大宅的主人,以往结交的,都是清贵之人,西山钱庄固然家大业大